天才兒童究竟是怎樣辨識的呢? 根據美國天才兒童協會的界定:「當孩子的能力明顯高於他們的同齡人時,他們就是天才了。」學生可以在各個領域展示天賦——創造性,智力,音樂,學術,或者在一個特定的 學科領域,如數學,語言藝術或科學…。 此外,美國心理學家任祖利(J.S.Renzulli),認為天才具備三種特質,那是智力,毅力和創造力,也可以透過後天的培育和教導而成。安省教育廳對「天才」的界定是:「一種不尋常的高程度智力水平,需要提供有別於普通學校課程,有深度和廣度的學習經驗,以滿足其潛在智能。」
教育界普遍認為天才兒童需要因材施教,以特殊教育來滿足他們的能力和需要,提供適當的學業挑戰才會令他們發揮更大的潛力,由此而不斷進步。
加拿大少女丹尼斯(Anthaea-Grace Patricia Dennis)8歲入讀大學課程,今年,丹尼斯12歲獲得渥太華大學生物醫學學士學位,成為加拿大史上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。
丹尼斯表示因為自己的年齡,她更努力學習來證明自己,否則人們會覺得她甚麼都做不了,她要取得比18歲上大學更好的成績,一切都是自己爭取回來的成就。 丹尼斯的媽媽Johanna Dennis 是一位博士,單身撫養女兒,兩歲就教她閱讀,3歲時開始遙距學習,同一時間讀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,4歲讀二年級,課外時間溜走,看音樂 劇,游泳,跳舞,在家裡再做一些高年級的作業。 6歲時被檢驗具有8年級的學習能力,9歲正式入讀大學。
現丹尼斯是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生。
天才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。 究竟天才教育對孩童的成長有什麼效果,是拔苗助長還是恰到好處? 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,各派都有自己的理論和學説。 天才教育也在加國的一些省份有所開展,所取得的成效褒眨不一。
天才教育的本意,是培養和發展孩童個體禀賦和潛力,實行更有挑戰性和個性化的學習計劃,幫助孩童充分發揮自身潛力,使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成為某一領域的傑出者:然而,美好 的初衷並不產生預期的效果。 當人們的眼光重新投入向當年的天才孩童時,卻發現如今的他們,許多都與普通人無異,甚至有的在性格,心理健康等方面還有所欠缺。 是不是天才教育反而害了這些人?
在天才教育爭議之聲不斷之下,人們不禁發出疑問:究竟,教育孩童最佳的教育是什麼? ,應當遵循怎樣的原則?我們深信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素質,也必有可做之材。 唐代詩人李白用來自勉的詩句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正是此意。
一個人的成材不單在學業方面,更重要的還有品格。 孩童雖然擁有優異的學業成績,但卻不能忽視他們個人品格和心理方面健康發展。 社會教育我們指望不上,學校教育我們無法決策,我們能夠做的,只要是家庭教育了。
說實話,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。 做好家庭教育的關鍵就是父母。 所以,再好的孩子,再天才的兒童,如果後天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培養,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平庸的兒童,甚至是問題兒童。
2023年將到尾聲,十二妺在此感謝站長,網友們和朋友們的愛護,謝謝你們的支持與鼓勵!
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將來臨,順祝站長,各位網友朋友:
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!
祝一切如意安康!
虎媽,孩子很累,孩子的童真都不全在了,太可憐呀!
ReplyDelete我只要孩子健健康康,開開心心,已願足矣。
ReplyDelete天才,也純粹是家庭背景造就而成,這不禁令人深思:天才教育的意義在哪裡?
ReplyDelete我曾经讀过一篇文描述,所謂天才兒童,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都充满挫败感。所以平平凡的就好了。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