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欄作者保留版權,未經同意,不得轉載。連絡電郵: geegeelooloo@gmail.com

6.27.2023

何處尋家庭醫生(十二妹) (06/27/23)

在加拿大這個實行全民醫療保險的國家,每名居民在加國(永久居民)都有資格申請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,享受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。加國醫療系統在免費的外衣遮蓋之下,貌似非常美好,令人稱羨,但可能是20年前的事,近這十年的情況令人大為失望,醫療系統卻是應接不暇,新移民這樣多,醫療配套卻不足,情況有點失衡。在加國看病難的問題相當明顯,家庭醫生匱乏,超長就診和治療等候時間等積弊,令病人難以忍受,從根本上改革醫療體系的呼聲日盛一日,尋找家庭醫生更難。每個人都難免會生病,有病就醫是正常需求,一個健全完善的社會體系,應當提供及時,有效的醫療服務:單從及時性這個方面考量,就已經是不及格了。但醫療式的變革,讓病人都不能及時醫治,延誤而影響病情。

我記得,前年在某個廣場出現了一幕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景,幾百人在商場中排隊,人龍排至室外,目的只為登記看一位能說中文的家庭醫生。沒有家庭醫生,並不只是華人社會的特有現象,任何族裔,都有機會遇上。

對於家庭醫生短缺的問題,這是長期問題,但這兩,三年間更形惡化,因醫生提早退休,假如不是疫情的話,醫生還可以做多幾年;年長的醫生又不收新症;而另一個原因是新醫生不願入行當家庭醫生,他們寧願選其他專科。家庭醫生不吸引的原因,主要有幾方面:第一是行政工作佔了不少時間,填寫文件,好像轉介專科的信件,解釋病情,用藥,等等,每天都有幾十個病人的報告電郵過來,假如你在周末放假的日子不花時間看的話,星期一就會有多幾個電郵等著你;放假一星期不看的話,回來就有過百報告等著你。現在是電腦時代,病人去了急症室,幾小時後就有報告寄給你,你不能說自己沒有收到,有很多病是要馬上跟進。此外,醫學資訊爆炸也造成壓力,做醫生甚麼都要懂,醫學資訊要與時並進,需要明白醫治的工作甚麼是由自己做,甚麼時候要轉介:每個月都有新的東西出來,幾十年前,抗生素的種類只有那幾種,血壓藥的種類也很少,現的藥品太多,用的方法也有學問。你看現在的新冠疫苗,甚麼年紀打甚麼針都有不同的限制,這些知識每天都在更新,家庭醫生也就越來越辛苦。正因爲當家庭醫生有各種壓力,但收入又不一定更高,因此造成年輕醫生不願入行。每年都有醫學院畢業生踏入社會服務,醫生並不短缺,只是家庭醫生特別缺人,他們寧願到非預約診所工作(walk-in clinic)。這些都不是你的病人,工作並不困身,要放假也沒問題。

Walk in 診所,主要是方便病人,不用預約,有病可以及時去看。但醫生大部分不固定,所以每次都有可能看不同的醫生,根本就不清楚病人的情況。但家庭醫生會全面去考慮病人的病史,提供預防性的護理。家庭醫生的角色是守門人(gate keeper),為病人安排合適的治理方法,也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程序。

在現時家庭醫生難求的情況下,不少人都會心感焦慮,徬徨不安,這些負面的心理因素,很容易會進一步影響生理健康,令原本的病情更加嚴重。

重病的人要依賴家庭醫生的監察,但即使是健康正常的人,沒有家庭醫生生活也不好過。

加拿大醫學協會主席史密特醫生在一份協會的聲明:家庭醫生短缺的問題已敲起喪鐘,問題假如得不到解決,後患無窮。他坦言:「如果找不到家庭醫生,病人就會湧入急症室,使醫療保健系統的其他部分不堪重負」。

除了對急症室造成壓力外,沒有家庭醫生對個人健康也會造成影響,假如沒有家庭醫生的定期診治,病人的健康情況無從監察,也可能錯過某些疾病的最佳診治時機,當病人最終被送到急症室時,病情往往更爲嚴重複雜,需要更強化的治療。這對病人沒有好處,對醫療保健來說,也不是最有效益的做法。

因此,找到一位家庭醫生,確實是病人之福!



3 comments:

  1. 我的家庭醫生年尾退休,已著手找醫生了,但都說不收新症,唉!真煩!!

    ReplyDelete
  2. 我找不到家庭醫生,謂為walk-in clinic !

    ReplyDelete
  3. 找到家庭醫生已屬萬幸,其他事情根本不能苛求。
    加拿大的醫療服務不再當年好!

    ReplyDelete